[us] [de] [it] [fr]

M 32

椭圆星系 M32(NGC 221),类型E2,位于仙女座

仙女座大星系,M31的卫星星系

[m32.jpg]
赤经 00 : 42.7(小时:分)
赤纬 +40 : 52(度:分)
距离 2900(千光年)
视亮度 8.1(星等)
视大小 8x6(角分)

由Guillaume-Joseph-Hyacinthe-Jean-Baptiste Le Gentil de la Galaziere(Le Gentil)在1749年发现。

M32是仙女座大星系M31的伴星系,小且明亮, 因此也是本星系群的成员。观测仙女座大星系的同时,可以被容易地找到,因为它就在M31的中心区域正南方22角分处,与旋臂的外沿重合在一起。它看起来就像一个明显的圆形亮斑,在方位角150-330度的方向上略微伸长,可以容易地用小望远镜看到。它的椭率约为E2,也就是说它较短的直径,即短轴,即它椭圆形状的图像,沿我们视线方向的投影,约比它的长轴短0.2倍,即百分之20。

M32是个质量仅为约30亿太阳质量的矮椭圆星系,真实直径约为8,000光年,与它那巨型旋涡状的邻居比起来简直微不足道。然而,值得惊奇的是,这样一个小星系,它的星系核居然与M31的核心不相上下:大约1亿个太阳质量,每立方秒差距500个太阳,绕着中心超大质量天体迅速运动着。正因如此,M32有时候也被归类为cE2型,而不是简单的E2型,例如NED数据库就是这样归类的。

在这个星系的中心附近,天空会被这个天体完全控制,到处充斥着这个星系里的成员星,而在边缘,只有一半天空被他们占据,另一半是极少数边远的恒星和大片星系际空间。面对M31,这个星系会在夜空中,给站在M32边缘的虚拟宇航员展现一幅令人如痴如醉的美景。

M32在我们看来,刚好重叠在更大的M31的旋臂之上。因此,它究竟是位于大星系盘的前面还是后面,引起了大家的兴趣。光谱分析没有发现任何吸收线的迹象,如果光线穿过M31星 系盘的话,这些吸收线是应该出现的,这意味着M32比M31的相应部分更接近我们。

M32的径向速度被测定为203千米/秒(R. Brent Tully)或者205 +/- 8千米/秒(NED),正在接近日心系统,即向我们的太阳系靠近;修正了银河的转动之后,M32与我们的银河中心保持着相对静止的状态(即相对速度为0)。与M31相比,它接近我们的速度慢了100千米/秒,考虑到它们之间如此靠近,它正以这一速度沿径向方向接近M31。

M32和另一个M31的明亮伴星系,M110,是离我们最近的明亮椭圆星系,因此也是被研究得最多的椭圆星系。1944年,Walter Baade用Wilson山上的100英寸Hooker望远镜首次解析出它们内部的恒星,同时他还分辨出M31核心处的恒星(Baade 1944)。Baade辨认出它们的恒星大部分都是老年的星族II型恒星,与M31中的一样亮(因此它们的距离也一样),由此证实它们相当接近大旋涡星系。这两个矮星系之间也有明显不同:M32是一个典型的普通椭圆星系,致密,表面亮度高,而M110则更松散,表面亮度更低,而且展示出奇特的结构;现在,M110通常被划分为矮球 状星系,而不是椭圆星系。不寻常的是,M32中没有球状星团(这又跟M110不同,它有8个球状星团)。

M32与典型的椭圆星系一样,主要由老年恒星构成,其中只有质量较小,本身亮度较暗的恒星才能存活至今;通常在这样的老年星族中(例如,在球状星团中),更大质量的的恒星在很久以前就应该结束了它们的活动,即核燃烧状态——现在已经变成了白矮星或是中子星。然而,这个星系的光谱和颜色(M32的整体光谱型为G3,色指数B-V = +0.75)表明,其中的恒星化学丰度与老年球状星团不同,后者通常缺少重元素。相反,似乎有一族富含重元素的恒星就像微量的污染一样,混杂在老年恒星之中,它们显然年轻得多,年龄只有20到30亿年。

在M32的恒星之间,只找到了一些行星状星云,没有星际介质团,没有气体云块,没有尘埃带,没有中性氢,也不存在任何疏散星团。显然,M32没有再形成新恒星的能力,但却是由老年恒星,混杂着一些中年恒星而组成的。根据对多色观测数据的研究,M32的恒星组成成份不像典型的矮星系,而是与大型的椭圆星系更相似,而它的大小则是典型的矮球状星系的大小。

M32中偶而会出现新星。最近一颗M32中的新星是1998年8月31日,在Lick天文台超新星搜索计划中被发现的,这项计划是由来自加州大学,由E. Halderson领导的天文学家小组主持的(参见IAU第7004号通告)。这颗新星出现在星系中心以西28.5角秒,以南44.7"处,亮度达到16.5等。这个星系中还没有发现过超新星。

按照它的恒星成份,星系核大小以及致密指数,M32看起来更像是一个大型椭圆星系。因此,很可能M32曾经比现在大得多,但在一次或数次与仙女座大星系M31的近距离遭遇过程中,丢失了它外层的恒星,同时失去了它可能拥有的全部球状星团。这些恒星和球状星团被M31吸收,或吞并,现在成了其星系晕的一部分。M32在最近经历过与它的大型近邻之间的近距离遭遇,这一想法的提出是因为它在大星系的旋涡结构中造成,并且留下了明显的扰动。

M32是最早被发现的椭圆星系,Le Gentil在1749年10月29日发现了它。Charles Messier他的描述中提到他在1757年首次看到这个天体(这是他对“他的”天体的首次观测记录),1764年8月3日将它编入星表。在他绘制的仙女座“大星云”上,画出了M32,以及M110。Halton Arp将这个天体编入了他的奇异星系表中,编号为168。

  • M32的历史观测和描述
  • Hubble太空望远镜拍摄的M32
  • 更多M32的图片
  • 爱好者拍摄的M32
  • 更多M31和M32的图片
  • 爱好者拍摄的M31和M32
  • M32核心的模拟动画,展示被M32中心三百万太阳质量的天体引力场束缚住的恒星运动。星群围绕着这一天体运动,就像一群围绕着巢穴的愤怒的蜜蜂。[说明]

  • SIMBAD的M32数据
  • NED的M32数据
  • M32的观测报告(IAAC网络天文列表)

    参考文献



    Hartmut Frommert (spider@seds.org)
    Christine Kronberg (smil@agleia.de)

    [SEDS] [MAA] [主页] [M 31] [M 33] [下一个星团] [下一个星云] [下一个星系] [图片浏览器] [DSSM] [索引] [PNG图片]

    最后更新:2004年12月02日,北京时间19:17:23
    中文翻译:Steed Joy