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ode星系
赤经 | 09 : 55.6(小时:分) |
---|---|
赤纬 | +69 : 04(度:分) |
距离 | 12000(千光年) |
视亮度 | 6.9(星等) |
视大小 | 21x10(角分) |
由Johann Elert Bode在1774年发现。
M81是北半球的业余天文学家最容易观测和最有回报的星系之一,因为它的总视亮度约为6.8等,用小望远镜就能找到。Lowell天文台的Brain Skiff报告说,在格外良好的观测条件下(即清澈黑暗的天空中),他用肉眼就能看见M81,这至少是第四位肉眼看见M81的观测者!
这个具有明显旋臂的旋涡星系M81,与近邻的M82一起组成了一对最显著的、有物理联系的星系对。M81还是一个邻近星系群(被称为M81星系群)中最明亮、大概也是占据统治地位的星系。在几千万年以前,也可以说是宇宙时间尺度上的不久以前,M81和M82之间发生了一场近距离遭遇。在这次事件中,较大较重的M81通过引力相互作用,已经使M82发生了明显的变形。这场遭遇本身也在较大较明亮的星系M81的螺旋图案中留下了印记,首先是使得它整体变得更加明显,其次是在它核心区域的左下方形成了黑暗的线状结构。这两个星系仍然靠得很近,它们中心的间距只有大约150,000光年。
M81是Johann Elert Bode最先发现的四个天体之一。他是在1774年12月31日发现它的,同时还看见了它的近邻——M82。Bode将它形容为一个“朦胧的光斑”,距离M82大约0.75度,“显得很圆,中间有一个密集核心”,他还将其收入列表,编为第17号天体。Pierre Méchain在1779年8月独立地重新发现了这两个朦胧光斑状的星系,并且将它们报告给了Charles Messier,后者在1781年2月9日完成了位置测量之后,将它们加入了他的星表。
利用哈勃太空望远镜,华盛顿卡内基研究所的Wendy Freedman领导的一个小组在1993年,早在哈勃望远镜被修复之前,就已经研究了M81中的32颗造父变星,测定出它的距离为1100万光年。结合欧洲航天局Hipparcos卫星的测量结果所暗示的最新距离尺度修正,M81的真实距离可能接近1200万光年。参看H0 Key Project小组关于M81的研究工作(paper 1 and 2, 1994)。
1993年3月28日星期天,一颗II型超新星(1993J)出现在M81中,它是由来自于Lugo市(西班牙)的西班牙业余天文学家Francisco Garcia Diaz发现的,亮度最大时曾经达到大约10.5等。在爆炸发生之后的将近6个月到18个月之间,欧洲和北美洲的甚长基线干涉(VLBI)阵列射电望远镜在3.6厘米波长的射电波段,拍摄了这颗超新星的遗迹。
1994年所做的研究已经表明,M81大概只拥有少量的暗物质,因为它的旋转曲线在外侧区域会下降;这与包括我们银河系在内的许多星系刚好相反,它们的旋转曲线在外侧会增加。为了解释这些区域中的恒星速度,星系必须拥有特定数量的物质。然而,观测到的发光物质(恒星和星云)总量通常不足以解释这种行为;因此人们假设星系中的很大一部分质量是不会发光的暗物质(或者至少是低光度的物质)。对M81来说,暗物质的百分比现在被估计低于平均水平。
1995年,Perelmuter和Racine研究了M81的周边区域,寻找其中的球状星团。他们找到了大约70个候选天体,很可能属于M81的球状星团系统。(Perelmuter and Racine, 1995)。他们估计M81拥有的球状星团总数为210 +/- 30个。
1990年12月,ASTRO-1航天飞机任务(STS-35)将望远镜送入了地球轨道,其中包括了UIT(紫外成像望远镜),它拍摄了M81的照片(紫外照片;这些照片与可见光照片进行对比,被组合成了有趣的、信息量丰富的覆盖图层;这里提供的一段动画[433 k MPG]显示了M81的紫外图像向可见光照片渐变的过程)。在此之前,M81的紫外辐射也被苏联Astron轨道天文台研究过。Bill Keel已经收集了M81在不同电磁波段中的一系列照片,从射电到X射线一应俱全。
最后更新:2006年02月28日,北京时间13:51
中文翻译:Steed Joy